一、背景介绍

1.1、国际化与本地化

在认识出海产品时,我们常常会听到“国际化”和“本地化”两个概念。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官方定义下,对产品进行国际化(i18n)与本地化(L10n)处理的含义是,通过修改软件,使之能适应目标市场的语言、地区差异以及技术需要。

两者概念区别有些微妙,我们或许可以用更简单的说法来解释——“国际化”意味着兼容,即用一套产品方案,来面对不同地区的用户,这叫实现产品的“国际化”。而“本地化”意味着定制,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特性,进行分别处理,这叫“本地化”处理。两者的共同实现,才能更好地服务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用户们。

https://cdn.nlark.com/yuque/0/2022/png/487294/1668502944906-f25e135d-9e1c-4ef1-99f1-a6e205bd4c48.png?x-oss-process=image%2Fwatermark%2Ctype_d3F5LW1pY3JvaGVp%2Csize_31%2Ctext_55uK6L6-6K6-6K6h5bqT%2Ccolor_FFFFFF%2Cshadow_50%2Ct_80%2Cg_se%2Cx_10%2Cy_10

1.2、为什么要做多语言设计

由上述背景可知,一个出海产品想要达成良好的国际化与本地化效果,需要整个产品研发团队从内容、设计、技术多个层面进行全面考量。

对于设计环节而言,多语言设计是最需要关注的重点之一。做好多语言设计,能让产品拥有最基本的、适应不同地区的潜力——也为本地化内容的翻译呈现,提供良好的环境。

国内设计师更常接触单一中文产品,但用中文产品设计的习惯来做出海产品,很容易“踩坑”。这与出海产品和国内产品的研发流程不同有关。我们团队在实际的项目经历中,发现具有一定规模的平台型产品,不太可能在设计初期拿到各语种的真实文案。因此在出海产品的实现过程中,会在中间阶段多出翻译、内容校验等阶段。

二、认识语言差异

全球文化多元各异,最直观的体现便是在语言和文字上。如何用一套设计方案来兼容存在各种各样差异的多国语言呢?这正是多语言设计的难点所在。首先,我们需要认识各类语言间存在哪些主要差异。

2.1、字符形态的差异

字符是语句的基本构成单位。不同的文化发展背景下诞生出了形态各异的字符样式。而部分语言会共用一套字符体系。常见的字符体系有如下几种类型。

从图形的角度分析这些字符的形态,不难发现,像拉丁字母以及西里尔字母,字符笔划构成相对简单,且笔划多为平直线条或是规整的弧线。而像阿拉伯字母、泰文等字符,组成相对复杂,笔划线条特殊的曲度较多。这是非常关键的字符形态差异,它将会影响后续我们对字体的选择。

2.2、内容长度的差异

在不同语言下,同样含义的内容进行翻译后,得到的文本长度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异。如何通过设计兼容这些信息,正是做多语言产品最大的难点所在。

因此,在多语言设计阶段,非常建议基于英语进行设计(善用谷歌翻译),以便于更直观地对信息兼容进行处理和判断。这里需要提醒的是,不建议大家用最习惯的中文进行占位,因为中文可以精炼文字,信息本身较短,很容易产生多语言适配的“盲区”。

如果设计想要预知信息翻译后的长度,以便制定布局策略,可以用 google 文档自带的翻译函数 fx=GOOGLETRANSLATE(文本,“源语言”,“目标语言”) ,以及字符统计函数 fx=LEN(文本) ,快速实现多种语言的批量翻译和字符数计算,为设计提供初步参考。

2.3、词汇分界的差异